10分鐘讓你搞懂分步成本制

10 Minutes to Let You Understand Process Costing

· 成本與管理會計

分步成本制通常適用於產品很單一的產業,成本會先分配至生產部門,再分攤至這個生產部門所生產的產品。假設今天公司產品會先經過A部門打磨,再到B部門切割成成品,那成本分攤的順序就會由A部門先分攤直接材料、直接人工、製造費用等生產成本至打磨後的產品,接著打磨後產品轉移到B部門,再將B部門的生產成本分攤至切割後的成本。

經由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,要了解分步成本制只要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就夠了:

  1. 部門的生產成本如何決定?
  2. 部門成本要如何分攤至產品?

1.部門的生產成本如何決定?

基本上生產成本決定的方式都跟分批成本制差不多,只是分批成本制以工單作為彙總的基礎,而分步成本制是以部門為彙總的基礎,若以兩階段成本分攤的分批成本制來比較,兩者就又更相似了。

分批成本制的分享,可以參考我們的另外一篇文章:看案例就能懂分批成本制

直接材料的決定跟分批成本制一樣非常直覺且單純,只要領料數量都記錄正確,就可以依照領料單價及數量計算出直接材料的金額。

直接人工以該生產部門的人員薪資,包含加班費、退休金等,作為計算依據,因為是以部門為彙總基礎,所以甚至比分批成本制的計算還簡單。

製造費用是以該部門發生的費用為準,一般常見兩種方式,一種是製造費用入帳時可以區分該費用是歸屬於哪個部門,另外一種則是於系統設定費用歸屬部門的方式,例如說折舊費用40%歸屬於A部門,60%歸屬於B部門。

不過這邊提醒一點,若財務模組中的部門與分步成本制的部門劃分方式不同時,在應用須多加留意。

(還不懂什麼是直接材料、直接人工跟製造費用?沒關係~請參考:外行人也能搞懂製造成本

2.部門成本要如何分攤至產品?

這牽涉到分步成本制一個很重要的觀念:約當產量(Equivalent Unit)

想像這個月月初A部門有一批完工約10%的產品20,000個,完工後又再打磨了30,000個,不過最後完工產出的只有40,000個,月末剩下10,000個大概完工50%,A部門這個月的成本要分攤給幾個產品呢?

  1. 本月投入的30,000個
  2. 月初及本月投入的50,000個
  3. 完工產出的40,000個
答案是:都不是。
以邏輯來說,本月發生的成本應分攤於本月有投入的產品,所以月初的20,000個有投入,本月生產且完工的20,000個有投入,本月生產但是尚未完工的10,000也有投入,不過完工程度不同,應該分攤的成本也不同,約當產量就是來解決這樣的問題。

在計算約當產量時,公司採用先進先出法還是加權平均法會影響其計算,由於先進先出法在業界較少採用,故以下先以加權平均法計算。

  1. 直接材料通常在生產最初就全數投入,本月完工的40,000個及月底未完工的10,000個一定都有投入直接材料,所以直接材料的約當產量 = 40,000 + 10,000 = 50,000個
  2. 直接人工跟製造費用假設是生產過程平均投入,本月完工的40,000個的投入程度是100%,月底未完工的10,000個的投入程度是50%,所以直接人工跟製造費用的約當產量 = 40,000*100% + 10,000*50% = 45,000個(直接人工跟製造費用可以合稱加工成本)

以範例來說明:

A部門月初有一批完工10%的產品20,000個,直接材料跟加工成本為50,000及7,200,完工後又再打磨了30,000個,發生直接材料跟加工成本90,000及193,500,不過最後完工產出的只有40,000個,月末剩下10,000個大概完工50%

(期初投入 + 本期投入) / 約當產量 = 單位成本

直接材料單位成本 = (50,000 + 90,000) / 50,000 = 2.8

加工成本單位成本 = (7,200 + 193,500) / 45,000 = 4.46

本月完工40,000個的成本

= 直接材料2.8*40,000 + 加工成本4.46*40,000 = 290,400

月底在製10,000個的成本

= 直接材料2.8*10,000 + 加工成本4.46*5,000 = 50,300

如果你看到這邊想說,「咦?為什麼期初完工的部分也計算於約當產量,不用扣掉?」

那你的想法就偏近於先進先出法,我以下簡單的列個比較:

加權平均法單位成本 = ( 期初成本 + 本期投入) / (本期完工 + 期末在製*投入比例)

先進先出法單位成本 = 本期投入 / (本期完工 + 期末在製*投入比例 - 期初在製*投入比例);而且本期完工產品成本還要加上期初在製品

同個例子來說明先進先出法,

A部門月初有一批完工10%的產品20,000個,直接材料跟加工成本為50,000及7,200,完工後又再打磨了30,000個,發生直接材料跟加工成本90,000及193,500,不過最後完工產出的只有40,000個,月末剩下10,000個大概完工50%

直接材料單位成本 = 90,000 / (40,000 + 10,000 - 20,000) =3

加工成本單位成本 = 193,500 / (40,000 + 10,000*50% - 20,000*10%) =4.5

可以看到直接材料跟加工成本的分子(也就是成本)沒有計入期初成本,而分母(約當產量)則會排除期初已完工部分

本月完工40,000個的成本

= 期初在製(50,000 + 7,200) + 月初在製本月完工20,000*90%*4.5

+ 本月投入本月完工20,000*(3 + 4.5) = 288,200

月底在製10,000個的成本

= 直接材料3*10,000 + 加工成本4.5*5,000 = 52,500

從上面的例子跟說明可以看得出來兩點,

  1. 若產品差異很大,例如說同個部門的兩個產品,一個產品需要很多人工處理,另一個產品則多是機器加工,那部門成本分攤時成本誤差就會很大
  2. 分步成本制可以提供部門生產報告,將費用金額與生產作業做更直接的連結,可以讓公司更清楚費用是因為哪些作業而產生的
希望這一篇介紹有助於各位了解分步成本制的基本邏輯,如有問題或想進一步了解都歡迎再聯繫唷